【環球軍事報道】解放軍報12月29日刊發評論文章:今天,我們為什麼要入黨 全文如下:
  我們為什麼要入黨?這是一個本不是問題的問題。
  在革命戰爭年代,保家衛國、消滅剝削需要流血犧牲,入黨的目的清晰而又簡單。有犧牲就有神聖,有神聖就會形成和強化信仰。
  今天,共產主義的路徑需要我們尋找,過程中會有人迷茫。尤其是當周永康、徐才厚這樣的大貪官被揭發出來後,很多人開始思考,信仰是什麼?我們加入黨組織是否必然產生信仰?
  筆者曾連續幾次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為入黨積極分子作“我們不能沒有信仰”的演講。有位學生在百度貼吧中寫道:原本我寫入黨申請書並沒有考慮自己信仰什麼,只是畢業後所選的工作崗位必須是黨員。聽了公教授的報告,雖然不能說已經解決了共產主義信仰問題,但至少感到該信點什麼。由此推理,軍隊的軍官都是黨員,否則便沒有發展空間。這就決定了考入軍校的青年學員,絕大多數要入黨,哪怕沒有共產主義信仰。
  這說明入黨與利益有直接關係。有關係並不可怕,馬克思主義認為,人們奮鬥的一切都和利益有關,離開利益就要出醜。問題是我們能不能處理好利益關係,換言之,我們是否通過入黨確立起正確的利益觀和價值觀。根本而言,黨沒有獨立於人民之外的利益,但黨的成員有利益,有利益就需要解決利益觀和價值觀,這是人生選擇、社會選擇的前提。
  價值觀與利益觀緊密相連,但各有側重,利益觀更多影響著利益取捨,價值觀影響著價值追求與精神目標。我們這支軍隊是由共產黨締造的,我們的價值實現與精神追求,不可能脫離黨的信仰而單獨存在,否則必因為虛無而發生蛻變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,人與生俱來的恐懼是絕對價值的喪失,要避免絕對價值的喪失,就必須尋找和創造意義與價值。
  一個人是這樣,一個集團是這樣,一個民族也是這樣,誰找到了意義和價值,誰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力量。
  我們來看列寧格勒保衛戰發生的故事:被圍困長達1年4個月的列寧格勒,糧食奇缺,每個成年人每天只能供給125克混雜了木屑的麵包。那段時間,人們最艱難的選擇不是死亡,而是活著。然而,當一輛向前線送麵包的汽車被德軍炸翻,司機犧牲,饑餓的人們圍了上來,把麵包撿起來,但沒有一塊麵包吃進肚子,而是收集起來,直到新車到來將麵包拉走。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了《列寧格勒交響曲》第二部。後來,他接受採訪時說:“我要告訴世界,我們依然活著,我們必將勝利。”
  這就是信念的力量。共產黨激發的就是這種力量。
  (原標題:專家:徐才厚令人思考信仰 入黨關係利益不可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n75unjo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